日期:2025-06-20 12:34:51
近日,电视剧《长安的荔枝》热度飙升,剧中那个戴着卷曲假发、带着波斯口音的胡商苏谅,成了不少观众心中的“最强奸商”。然而,当大家惊叹这位“老外”深谙权谋之术时,热搜却揭开了真相——他其实是地道的北京汉子,国家一级演员吕凉!
更令人感动的是,这位戏里老谋深算的“老狐狸”,戏外却与同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妻子宋忆宁相守四十载,携手共度人生风雨。两人因戏结缘,成就了一段令人羡慕的艺术与爱情佳话。
谁能想到,荧幕上气定神闲的吕凉,人生起点竟是在厨房。1957年生于北京的他,少年时在山东泰安一家疗养院的后厨度过。每天,他与面粉、锅铲为伴,重复着揉面、炒菜、蒸包子的生活。那时的他内向敏感,心中或许藏着未曾说出的挣扎和迷茫。面对灶火,他曾暗自发问:“整天围着灶台转,一辈子能有什么出息呢?”
展开剩余80%然而,命运总爱开出意想不到的剧本。1977年,高考恢复,给了他一个新的希望。怀揣对表演的热爱,吕凉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。凭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扎实的天赋,他成功进入了这个梦寐以求的舞台,与迟重瑞、王诗槐等人成为同窗。
从厨房走到舞台,这条路虽不平坦,却点亮了他的艺术人生。而最美的际遇,是遇见了他的灵魂伴侣——宋忆宁。她出身上海戏剧世家,父亲是知名教授,母亲和兄长均为舞台上的佼佼者。耳濡目染之下,她自幼与戏剧结缘,19岁便考入上戏,才华横溢。
吕凉被她身上那股艺术气息和开朗性格深深吸引,主动追求。两颗热爱艺术的心迅速碰撞,校园时光中,他们携手排练、钻研功课、分享点滴,成为同学们眼中的“金童玉女”。
然而现实如墙,将他们隔开。毕业后,宋忆宁留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,而吕凉被分配到遥远的四川。五年天各一方,他们依靠一封封书信维系感情。那时没有手机,没有视频通话,字里行间满载着思念与坚持。慢递的信件,反而让感情愈发醇厚。
1984年,他们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。为爱,吕凉放弃了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发展机会,调回上海与妻子团聚。婚后,这对“学霸夫妻”事业双双开花。吕凉在荧屏上逐渐站稳脚跟,从《大染坊》中的马子雄,到《婆婆媳妇小姑》里的仇家宝,再到《生活启示录》的于建国,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父亲形象,成为观众熟悉的面孔。
而宋忆宁则扎根话剧舞台,凭借精湛演技,在《留守女士》《归来兮》等作品中斩获“金狮奖”“白玉兰戏剧主角奖”等重量级奖项,成为话剧界的中坚力量。虽然身处不同领域,两人却彼此扶持,共同书写着艺术人生的精彩篇章。
1989年,女儿吕凡妮的诞生为家庭注入新活力。为了照顾家庭,宋忆宁选择减少影视演出,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。这不是简单的放弃,而是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坚守。
人生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。吕凉毕业不久便经历了父亲去世的痛苦,1994年母亲又因车祸骤然离世。接连的打击一度将他推入低谷,而宋忆宁用无言的陪伴和坚定的支持,成为他最坚实的依靠。正是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,塑造了他们低调而坚韧的生活态度。
在光鲜的娱乐圈里,他们始终保持低调,从不炒作绯闻,把重心放在作品和家庭温暖上。这份坚持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代。给女儿取名“凡妮”,寓意“平凡就好,踏实过日子”,既是爱也是对生活的期待。凡妮也未辜负父母期望,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,并在英语翻译领域展现才华,曾将英国戏剧《一个老太五个贼》成功引入国内,成为上海话剧界的亮点。
这段“同窗姻缘”的故事,竟成为家族传承的奇妙缘分。宋忆宁的父母是同班同学,吕凉和宋忆宁也是同窗,而他们的女儿凡妮又与大学同学高坤步入婚姻殿堂,仿佛命中注定,灵魂相近的人总能找到彼此,在同一片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如今,这对“老戏骨”已升级为外公外婆,享受着天伦之乐。宋忆宁负责接送外孙女上下学,荧幕上严肃的吕凉在家则变身“宠孙狂魔”,逗得小外孙女咯咯直笑。尽管年岁渐长,这位怀揣赤子之心的老演员仍对好剧本充满热情,时常出演,用心演绎,继续在舞台上闪耀光芒。
从泰安疗养院的厨房,到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;从青涩的校园恋情,到相伴四十载的温馨岁月,吕凉和宋忆宁用他们的坚持与真情,诠释了什么叫做“细水长流”的爱情。他们不追名逐利,不靠炒作曝光,却在各自领域耕耘深厚,成绩斐然。
他们的故事,不仅是艺术生命力的典范,更是爱情恒久弥新的见证。《长安的荔枝》让胡商苏谅走红,也让这位低调的艺术家吕凉重回大众视野。人生如此,平凡而深刻,正如他们所愿——平凡就好,踏实走过,幸福自然来临。
信息来源:《长安的荔枝》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短线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